一場一個月的寫作實驗,寫到我二十九歲那天。

Stasy Hsieh
Oct 31, 2022

--

寫作不是什麼靈感突如其來的事,你必須坐在那裡,打開電腦或筆記本,開始動手,才會有文章出現。一定有許多天外飛來的事,但你必須想辦法 — — 坐下,寫。有了開始才知道後續怎麼做。當你讀冊讀得津津有味的時候,有一天你也會想自己寫些什麼; 當你看畫看得妙趣橫生時,你也會想動手畫畫。而對話總是有個對象,就算自言自語,也是對著自己說。我想我書寫的對象,大部分時候都是不久後的自己。

一開始寫是因為寫作就像理論化各種日常瑣碎事物,把點跟點連起來,架空各種鳥事,實現各種幻想。直到一個心理諮商師告訴你,有一種行為療法叫做the miracle question,透過對自己提問「奇蹟」是什麼意思,你才發現,寫作之於你就是一種行為療法。

你對社交軟體有許多恐懼,十年前第一次使用臉書你嚇得十分鐘後關掉,很多生活中你以為再也不會見到的人突然在你銀幕前出現,各種意見以十倍聲音放大轟隆隆地響,你很高興卻又覺得困惑。你很小的時候就因為常常聽不懂同學老師在說什麼,所以想像自己有一天能夠完全以另外一個avatar的身份交易,寫作,謀生,因為開口自己真正的想法並且出糗總是讓人害怕。然後你漸漸不知道要怎麼說話,怎麼提問,怎麼開口。並且當你打開臉書時,你總是不自覺為了目光而寫作,漸漸不再是因為你專心熱愛所以寫作。

出國後你真的像用了另外一種avatar的身份社交,工作,你的同學說你在說英文時好像不太像說中文的你,你的法國同學問說咦你是法國人嗎很道地呢,你的德語老師說你德語邏輯不錯但是好像語言基礎不太好,總是扞格不入,離題離題離題。於是你決定緘默,用寫的更像你自己。

但是如果把人類語言也拿掉呢?如果用畫的,用音樂,用科學,用肢體……?

今天在整理電腦的時候,赫然翻到很久以前做的網站,寫住過的地方,看過的書,聽過的音樂,玩過的採訪。你看著那個網站,覺得不可思議。你傳給一個英國舊識,你們在香港交換的時候認識。你們可能不會再見了,你第一次去英國是住他家。

你去過了一些地方,經歷了一些事情。漸漸長大,甚至已經步入小說「聊天記錄」裡所定義的中年,偶爾你和朋友們說話,人人都有難以劃開的糾結。

但是你的腦袋裡還是有許多旋轉的小宇宙,在你打開很久沒有打開的CD盒,翻開一本讀過十次翻過的書,開始讀一門新的學科,或者你就是夢見了 — — 你夢見你在一個新的地方。

有很多值得期待的有趣事物,方興未艾。你突然想要以寫小說與畫插畫的方式,寫下自己的生活,去過的城市,對話過的人們,以及做過的工作。

--

--

Stasy Hsieh
Stasy Hsieh

Written by Stasy Hsieh

Bare honest witness to the world as I have experienced with it.

No response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