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未來的女兒寫給身為媽媽我的信
我一直想寫一篇關於未來我的女兒,在我四十歲的時候,老師給她的家庭作業,描述媽媽的樣子。
因為那個來自未來的女兒,就是現在的我自己,我心裡的小女孩。
為什麼是十年後呢?因為我無法想像一年後我在哪裡,但一年一年累積,我可以想像我十年後在哪裡。
昨天我踏出諮商室的時候,諮商師說,「我們今天說的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呼吸以及你心裡的小孩,你真實的自己。他們才是陪你繼續活下去的人。」
好的,我哭了。我哭的原因是,每次失戀之後,傳訊息就像撕心肺裂的痛,我的心在痛著。但旁人給的建議是用腦袋發出來的 — — — 就像動物醫生在治療人類一樣不相干。
怎麼樣不相干?當你閉上眼睛呼吸,深呼吸,淺呼吸,認真呼吸……之後,你感覺身體輕盈了許多。
但是當你用腦袋在想的時候,你可以感覺到眉心皺著,頭開始痛。你在思考。
但是我的小女孩住在我的身體裡,她不住在我的腦袋裡。
所以我想寫一篇,關於我的十歲內心小女孩怎麼看我的故事:
「
老師,這是家庭作業。但我想把它當成觀察媽媽的田野調查。
我的媽媽長得很不知道從哪裡來的 — — — 她黝黑的膚色看起來像東南亞人,她說話的聲音聽起來像年輕的老人、或很老的年輕人,聲線低沈柔軟,說起什麼語言起來都像當地人。我們住在布魯塞爾,但媽媽會跟我說中文,說詩經,說宋詞。我覺得那些文字很美。她說她讀大學時,最想當歐盟的翻譯,所以開始瘋狂地讀法文德文,只是她沒有歐盟國籍,所以後來就放棄了。我覺得她並不失望,只是知道原來世界和她想的不一樣。
但她變成更厲害的版本,她變成國際網路刑法的律師,因為她曾經過得很辛苦。我覺得媽媽比她的年代早生了五十年。
我們常常一起去美術館,媽媽總是小心把我放下之後,再把背包隨意放在地上,仔細聽演講。於是我也開始覺得,這世界上有好多有趣的事正在發生。
媽媽出生在台南,但是她不常提起她的父母,媽媽從二十歲就一直開始旅行,想要找到有歸屬感的地方、以及一段好的感情。
『媽媽,什麼是好的感情?』我問她。
『好的感情嗎….』媽媽猶豫起來,她其實也不知道什麼是好的情人,我猜。我看見別的叔叔來拜訪媽媽,同事,朋友。媽媽她不知道自己很漂亮呢。
但我想,媽媽和爸爸的感情挺好的。但他們相遇的版本,我總是搞不清楚。
第一個版本:我的爸爸有比利時與荷蘭血統,根生蒂固就長在比利時,是一個陌生人,有一次在機場遇到,媽媽和爸爸便因為耽誤的班機而開始閒聊,之後他就直接告白了。
第二個版本:媽媽還在台灣的時候,爸爸來台灣當交換生,他們常常在圖書館或者學生餐廳遇到,所以就這樣認識了。爸爸聽說會觀察媽媽出現在圖書館或咖啡店或游泳池的時間 — — — 簡直像打卡一樣規律。「所以非常好被遇見。」媽媽笑了,沒有否認。
第三個版本:媽媽還在台灣的時候,滑了交友軟體 — — — 一個她不相信愛情會發生的地方,而爸爸來台灣當交換生,他們在交友軟體上配對到,所以就這樣認識了。
「這不是浪漫,這只是機率,」但爸爸很相信浪漫。所以媽媽也漸漸變得浪漫。她終於開始笑了。
他們是生活上的好搭擋,繁瑣的事情都分工地好好的,也喜歡一起去看電影或展覽,把家裡變得很美。
爸爸是藝術家,媽媽也是。
我有時候會好奇,遙遠的台灣長什麼樣子?但她只是說,噢,改天我想去再自己去吧。
有人說媽媽很聰明,可是我覺得她太努力了,她一直覺得自己不夠好,或者總是在失望,失望事情怎麼和她想的不一樣。
她不高也不瘦,其實很美,我好喜歡她穿衣服的樣子,和她穿好衣服綁好頭髮之後的樣子。她游泳的時候,姿勢也很美。認真做事起來、蹲下來仔細聽我說話時,我也覺得媽媽很美。
但她總是很焦慮。焦慮自己是否夠好,焦慮我過得好嗎,焦慮她有沒有給我最好的,焦慮如果有一天和爸爸分手,我沒有爸爸我會不會覺得難過。
媽媽,不會。我知道妳很努力符合社會期待,可是我不需要一個爸爸也可以長大。我知道妳很難和人交往,因為妳害怕受傷失敗,但是失敗也沒有關係,我是一個獨立的孩子呢。
我很少看到媽媽真心開心的樣子。可是我希望我媽媽是快樂的,因為我在這裡。我常常拉她的手,提醒媽媽我就在她旁邊,請她聽我說話。但她永遠有別的事要做,找更好的工作、幫我找一個好老師、幫我找一個適合的學校,可是媽媽,我只希望她快樂。
她很年輕的時候就開始自言自語,想建構起獨立於周遭環境的、只屬於自己的世界 — — — 媽媽的世界很豐富,有藝術、有語言、有科學、有各種有趣的想像。她會在睡前跟我說這些她想像的東西,有些後來慢慢成真了,所以我也很想和媽媽一樣那麼厲害,她總是把自己想出來的計畫慢慢實踐,變成真的。
我其實,就只是想變成每天過好自己日子的人。不用像媽媽,不用像爸爸,就是我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