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天不想要找工作,也不想讀經濟學,我想要寫作

Stasy Hsieh
Oct 7, 2023

--

我報名了麻省理工學院的個體經濟學課程。拿到學費減免原本很高興,結果註冊之後發現修課通過之嚴格,以及已經錯過兩週的交作業。

我只好三天之內把七堂課看完,交完課堂作業,寫完兩份每週作業,考完期中考。

教授口條很好,同學也聰明到讓人驚艷 — — 因為我都需要停下來,想一下答案,再繼續看下去 — — — 但是都會有那種一下子就冷豔地舉手,絲毫不差給出答案的人。只是題目之難和他講的東西到底有什麼相關我不知道。我原本只是想要大略了解經濟學而已,結果像是微積分課程,只是用什麼工具切分現象。

但是我想那是一個很好的起點,讓我從一個社會局外人的角度,慢慢切回社會的角度。因為經濟學很明確地定義了假設,假設慾望無窮,假設…….。教授一開始開山闢領的假設讓我皺眉頭,因為許多假設都不是在我身上適用的。但是我必須同意,我要漸漸重新邁入社會,這表示我也需要保有自己了。

所以個體經濟學像是切分我自己 — — 我把哪份的自己保留好,不輕易示人。哪份的自己準備給外人看,而和外人接觸時那份理解經濟的自己可以拿出來擋著。

我在當中感到經濟學的有趣在於其反直覺 — — -政府的減稅政策縮減大眾利益,以及法官判定大公司壟斷,都可以用各式的公式數據化判定。

雖然這不是一堂倫理課,但是我隱約覺得教授個人的價值觀和我不太符合,還有強烈的美國第一的愛國感。而教授代表大多數群體。我因此知道哪部分的自己需要收好,除非必要,不要張口。

這週四晚上九點半到十點半,我經歷了第二個面試,經過我投了兩百封面試信之後,在法蘭克福德國國家銀行。

我的德語很生疏,當初他們會面試我大概是因為我勾了「我有身心障礙」吧 — — 此話不假,我是躁鬱症患者兼亞裔女性。他們也許正在推動什麼扶助弱勢的政策。

我面試地…可以了。我自己覺得可以了。我不害怕,我聽不懂直接用英文問,我不感到羞恥。他們稱讚我的德語,他們留給我他們的email,以防我有什麼問題忘記問。

其中一個問題,「你有什麼衝突處理,是你在年輕時沒有處理好,但是現在可以好好處理的?」

其後我好好寫了一封信回答這個問題。因為面試時,我想了好久,沒有。我在職場上不起衝突,因為我會直接離開。所以我想不起來。因為……因為那些要保留給我自己。那些衝突對我來說近乎需要逃生。我經歷過的職場都堪稱驚險。

隔天早上我打開LinkedIn,發現在香港交換時的朋友Peter也在那裡工作。於是我聯絡在韓國的約翰,約翰聯絡他,十分鐘後,我們連上線了。我告訴他,請他當我的推薦人好嗎?

他更近一步說,「妳可以請人資直接打電話給我。或者,妳想要我直接聯繫她?」

「好。拜託你。」Peter是我好幾年前的朋友,只是因為移來移去,人們漸漸散掉了。

我一邊想著人資接到Peter的電話或信,感到「哎這女的真的很死皮賴臉」的可能性,但是我管不了了。我近乎用盡力氣地在找工作,彷彿永世不得超生。

我一邊和Peter傳簡訊,一邊查看他的LinkedIn,說真的,我羨慕他。我羨慕他的雙重國籍,美國與德國。我需要那麼努力地證明自己,跨越國界,去到他可以去的地方。

我摸摸脖子上的可蘭經項鍊,摩洛哥原住民的藝術品,刻著可蘭經。我深吸一口氣,我已經很幸運了,一切都好,一切都好。

--

--

Stasy Hsieh
Stasy Hsieh

Written by Stasy Hsieh

Bare honest witness to the world as I have experienced with it.

No response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