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日
你知道原來你對東南亞了解的這麼少,但你不知道原來東南亞的書這麼有趣。
大概你七八年前,你大三時,你曾經做過客製精油,你聞味道挑選,你挑了三種,製香師說你挑的是松柏,佛手柑。「那你以後缺少的是視力,脊椎,以及信心。」你想到盲眼刺客裡,一對目不能視與口不能言的情人。「可能沒有關係,我還有腦袋,耳朵。」
今天早上你打電話給研究所同學,因為你看了Michelle Obama的 The light we carry,她對於聯繫友誼很堅持,即使那偶爾看起來嚇人,也要不吝於表達自己的欣賞 — — 書裡的嚇人,你覺得還好。那畢竟是你曾經的日常,你現在收斂很多了。
於是你打了電話給同學,告訴她你很想她,她最近過得怎麼樣。並且你解釋了原委 — — 因為你看了一本書,你覺得應該要起而行。
「噢,這樣啊。」她笑了起來,告訴你她最近太忙了,沒時間想念別人。博班預科的課業與實驗很繁重,她總是在實驗室,或者去實驗室的路上。況且Vancouver太貴了,她什麼都買不起,也出不了門,乾脆就一直待在實驗室。忙到什麼都無法想的生活她很喜歡。
你們討論起了這本書。你告訴她你在書局看完了,在台灣的好處就是你可以一想到要看什麼書,馬上去書局把書看完。
電話一頭的她很驚愕,原來可以不買啊。
只有這本而已,因為你這個月買太多書了。
因爲間隔很久沒說話,中間有一些斷掉的沈默,你覺得尷尬。她馬上接著問問題,你說你明年要去紐約旅行,她說咦那麼貴。
像是初次見面的陌生人一樣生疏客氣。你說你訊號不好,需要掛斷電話了。
「好的。」她好像也鬆了一口氣。
你從星巴克回家時覺得挫折。你很久沒跟人說話了,也許因為如此,常常感覺到恐慌。你不知道對話轉折是不是好的,你不知道問對方家人近況有沒有禮貌,你不知道問研究所課業如何失禮與否。
她諄諄告誡你,你應該想清楚搬到北美洲的後果 — — 「如果你很清楚自己的優先順序那沒問題,這裡就是工作優先。歐洲真的輕鬆多了。紐約嘛…….天哪那是另外一個瘋狂城市,你確定你要去嗎?別被嚇到了。」
你說好。有些事你自己親身經歷才知道。
你掛上電話也鬆了一口氣。你們雙方都沒有時間好好說近況,於是迅速抓個診斷做結論。你原本想說你最近潛水,能自己起床做瑜伽,去河邊看書的開心事,以及用IG時看到大學同學近況覺得自己很遠了。
但她急促,工作滿生活的語調讓你恐慌。你很久沒跟人相處了,你知道對方以工薪階級身份告誡職場道理是為你好,你也開始質疑自己是否能適應。你質疑自己為何質疑自己。
但是沒關係。你接著回家睡午覺。你需要睡覺。你再看一次你的代辦事項清單,讀完資料結構,一堂線上課程。今天你想做點不同的事。你想讀點不同的書。
你於是讀了the compleat strategyst,賽局理論的生活應用。並且去書局把the light we carry看完,再去聽一場東南亞出版的講座。
你感到驚奇。你對於東南亞知之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