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把Tinder當LinkedIn的男子,與錯把LinkedIn當Tinder的男子
我用過交友軟體,三年前是三小時,現在是三十分鐘。更新的科技,更老的寂寞。
我昨天遇見一個TXMC的工程師,劈頭便問我說我是IC設計工程師嗎?我說不是,我年底要出國了,所以能當網友,無法交往,接著他問我說我是軟體工程師嗎,是。妳有補學歷嗎?妳感覺有外國身份?
一連串的年齡與競爭壓力啪拉啪拉從一個人身上跑出來。但更多的是社會無奈與壓力。交友是教什麼友?砲友?真正的朋友?泛泛之交的朋友?一面之緣的人?一個可以跟長輩交代的人?一個下班之後,在老闆奪命連環call之外可以聊天的人?我不確定自己知道「朋友」的定義是什麼,所以我並不使用這個詞。
自己試試看就知道了,不是聽別人說。先這樣。
於是我把交友軟體刪了。我只是覺得很累,解釋自己很累,用中文傳訊息很累。
我想著怎麼表達,這種事情可以在LinkedIn上面問。但是說的也是,LinkedIn上面的人要怎麼接觸呢?所以可以透過用學歷篩選的交友軟體認識他人,這樣問更快。真有意思。不過先生,你讓我30分鐘就把交友軟體刪了。
除了工作,我們還可以說什麼?
說你真正喜歡的東西?說你真正在意的是?說你其實不想要這麼說話?
我不喜歡用中文傳訊息給異性戀男子。中文是儒家的語言 — -男尊女卑。除非我知道對象夠熟,可以平等說話,我才會用中文說話。否則用英文,我可以當場把自己的身份弱勢扭轉成至少平等與專業。
如果有個異性戀男子,他讓你可以跟他真的只是聊天十分鐘,那就是他了。
一個朋友這麼評論道。真知灼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