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尖對決

Stasy Hsieh
Feb 18, 2023

--

諾蘭在2006年的電影「頂尖對決」裡的水箱 — — 淹死太太,淹死自己 — — 就這樣忽然出現在我的腦海裡。一個魔術師用雙胞胎兄弟,一個魔術師用科學家Tesla發明的複製人機器,殺死被複製出來的自己,讓觀眾以為人死而復生,移形換影。

觀影十五年後,我正在寫code,一邊聽著Javascript老師monotonic的音調而差點睡著,一邊看著自己寫的東西 — — 產出,刪掉,產出,刪掉 — — 也許與魔術師複製自己的感覺如出一徹。人們只看見結果,中間的掙扎與溺水都不曾存在。

我一邊對自己寫出來的東西自言自語檢討時,腦袋裡竟清晰浮現了一個場景。自己當教授的樣子,在實驗室與其他學生對話,就像在和自己說話一樣。我終於漸漸可以自在想像自己的未來了。

未來從過去延伸而來,這半年我開始讀經濟學或生物學原典,回到Adam Smith的國富論或者Darwin的演化論,訓練自己閱讀亙久的問題,亙久的答案,花足夠的時間閱讀,思考。

今天上了一整天課後,睡了一覺,再把「個體經濟學」,以及「無限賽局」讀完,留下Diane Coyle的總體經濟學分析書,打算看Tilda Swinton的電影「凱文怎麼了」或者把赫胥黎的「島」讀完。書中冒出的名詞有時需要打撈大學經濟通識課回憶 — — 等等,那是什麼,Cartel 效應?Sitglitz是誰?噢我想起來了,他是柯林頓時代的聯邦經濟部長,也得過諾貝爾經濟學獎。

「無限賽局」像是一本關於人類共同體的賽局理論說明手冊。企業是該對員工還是股東負責?道德是怎麼被使用的?企業的生存期限是以執行長為年限還是以人類的生存年限為單位?你知道超越自身利益的信念是什麼嗎?

我一邊讀著,一邊想起Musk剛創辦Tesla時,目標就是要推動電動車普及。我猜想他的目標並不是Tesla如何繁盛或者股價被腰斬云云— — 建立公司只是手段 — — 而是當其他競爭者也加入電動車市場時,電動車便漸漸普及人們的生活了。那正是他的目的。

個體經濟學研究個人的經濟行為,經濟學的預設角度是不相信任何人,只相信市場機制。舉凡福利政策,稅制,資訊不對稱,報酬率等等都是彌補破碎的個體或機構,這些過往於我模糊的概念終於被烙印了定義。回頭讀賽局理論,我終於能讀出一些趣味,分辨出行為的目的與手段。這或許就是量子力學中的causality,因果關係。

奈及利亞作家Adichie所說的「單一敘事的危險性」 — — 原先是描述人們帶著特定偏見,世界非黑即白 — — 對我來說是更根本地,自己有什麼樣的偏見 — —正透過不同領域的閱讀,一層一層被剝下來。

日安,真相。

--

--

Stasy Hsieh
Stasy Hsieh

Written by Stasy Hsieh

Bare honest witness to the world as I have experienced with it.

No response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