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我沒有真正上過班,我只閱讀
我沒有真正上過班。曾經上過的都算是笑話吧。包括前老闆不定期來看看我寫些什麼 — — — Ilaria你不要緊張,我如果要寫你的壞話,我會用你看得懂的英文或義大利文寫 — — — 而我同學的媽媽很贊同我老闆威脅式的上對下監察制度即使我已經離職,難怪會從法官轉職去當律師。我完全無法想像你對弱勢婦女做了什麼。
回來正題。我不工作,但我為自己做了許多事,比方閱讀,比方寫作,比方學習新事物,比方認識新的人,嘗試新的東西。而我停不下來,這也許是躁鬱症的一種體現。
很奇妙的是,在算數學,寫程式,等等時,我會煩躁到一個高點,需要開始聽重金屬或復古音樂,一題一題想著到底有完沒完。需要大吸一口氣,焦躁看著地圖,到底要不要去書店,再風塵僕僕踏進書店,拿起心目中那本書,然後鬆開肩膀 — — — 沒事了,你現在安全了,可以進到忘我鄉,開始忘記自己在哪裡了。
但是寫作或畫畫不行。千萬不行。一停下來我就會忘記了。而寫作是有主軸的,中心主軸斷了,那麼後面就斷掉了。而寫作的前提是有感知到事物,或是事件的發生。那通常是看完一場電影,讀完一本書,身處一段莫名無法抽身的情境或感情中。
我想我曾經喜歡寫作,但寫作完噴發的後勁總是讓我感到悚然。透過寫作 — — — 我的呼吸器官 — — — 有時候我知道了事情的真相。而那並不好受。
所以現在我看著粉末噴張的臉,思考今天早上在咖啡館與準備考雅思的女人對話,她說她會給我雅思考題,我們交換email。台灣人總是這樣,當面笑笑地說好,但不會履行承諾。
我挺高興我不是這樣的。
我赫然一看年曆,今年我做了:
- 從一月開始到五月底是bootcamp,
2. 同時資展會勞動部申訴事件,
3. 六月到九月是自我專題 — — — 女性主義的科技網站,同時揭露Ilaria事件,同時是美玉事件與接著乾媽Dean的幫忙,我拿到一個庇護能量
4. 九月到十一月是申請麻省理工學院,參加駭客松,面試工作
5. 12月決定與人合夥,考經濟學,並準備申請在職碩士專班,也寫信給2018年強暴我的同學與他的系主任。而系主任把信轉給他,確認他收到了。放在我心上的東西,也暫時卸下了。
我的心理狀態完全沒有休息,我只是「沒有替人工作」。閱讀與瑜伽是我每日的修行。我沒有參考標準,我只是覺得,這不就是我們從小到大的生活嗎?
今天讓我踏出門的,是Elliot Page的自傳。很神奇地,電影裡演員們的自傳總是讓我感到舒心,讓我知道一切並沒有捷徑,也沒有魔法,他們也有他們的創傷。Tom Felton的自傳Beyond the Wand: The Magic and Mayhem of Growing Up a Wizard是一種英式的自持,異性戀男性的優雅。而Elliot的寫作,更明顯讓我感到共鳴,他的書如果配上Alanis Planis的 This is the Reason I drink,那非主流男性生存的憤怒,我完全感同身受。他可以大方表達自己的情慾,在好萊屋生存的困難,對原生家庭的憤怒,和單純喜歡小時候的回憶,很是生動。我不知道那算不算勇敢,因為對他而言,那是必經之路,身不由己,但我覺得很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