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秀珠,這是我最近的故事
我簽了彈性工時的約,於是可以很早上班 — — — 為的是很早下班。因為工作場所,所有我必須待九個小時的地方,都感到窒息。所以我會想在人群匯雜之處,眾人開始聚集的時刻,趕緊離開。那個時刻,是中午12點到1點半不等。也就是說,我需要三點到四點半到達辦公室。
為了早點離開,一切都值得。
我也害怕我在PM板上更新進度,太空中心的主任過來關心。我明白他只是好意與好奇,但是我只想安安靜靜地過完我的仕期,默默地,無名氏地。
至於我的工作本身,是另外一個讓我焦慮的原因,因為和我交接的人,當初在我的位置,跑到太空中心去了。於是他把開發NASA Yamcs團隊做視覺化介面的案子交給我。我也的確一點一滴,滴水穿石式地有了進展。但我必須澄清,我們建立的Telegram談話channel幾乎都是我拋出問題,而他兩三天後回覆。他回覆時,我已經自己把問題解掉了。再其後,我遇到更難以解決的問題,我會把問題寫清楚,交給Yamcs的開發者。
他也好好回答了。我的確受寵若驚。
然後上禮拜,我又一點一滴前進時,累積了五個我無法解出的問題。於是我把問題寄信給Yamcs團隊,負責回答的開發者說,「很抱歉,我實在無法負擔你的問題了,我是用我的下班時間回覆問題。再這樣下去,你需要付費。」
我震驚了一下,也覺得合理,如果他真的照他說的,用他的free time來回答問題,我感到抱歉。
我在過去四年,建立了越來越健康的心理狀態,放到一個新環境時,掙扎並且尖叫的時間越來越短暫,並且直直朝理想目標走去,可以辨識噪音了。
但有那麼一刻,我害怕高額的帳單,我害怕提出報帳需求會被教授與同事看不起,我害怕因為這個要求而被資遣…….。
這個問題直到今天都還未解決。於是我在上班時間開始寫開發的紀錄筆記,也就是從七月到現在,我做的越來越貼近機構想要用的客製化軟體所費的心力。
當初有許多自我懷疑,直到交接者說,其實他也不知道怎麼解,沒有人知道。因為是第一次選擇使用Yamcs。
這番告白足以抵擋許多同事說「呃,你不是讀CS的嗎?怎麼會不知道?」我可以挺起胸膛回應,我做的並不差。我就是剛好不知道。而我是直到現在,才是讀美國在職碩班的CS,但我沒有說。
在與工作奮鬥的時候,我每天都會在行事曆上寫下待辦事項,每半小時切分我的生命,滿滿地 — — — 從早上三點到晚上八點。
我才明白我擁有的時間多麽少 — — — 在塞滿讀荷蘭文、讀經濟學(因為我覺得這很重要)、做瑜伽、翻譯吳明益的「浮光」、每天投履歷到歐洲、讀書 — — — 這些事都被我塞進工作時間裡。即使如此,下班後我仍然累翻了。而且右手臂常常牽一髮動全身地痛。痛近骨子裡。而那樣的痛,會讓我玉石俱焚地需要放棄一整天,因為我的右手就是痛到無法動了。
更遑論交男友這件事。一攤開我的行事曆,我想不出來我有什麼時間可以約會。
但我仍然使用交友軟體。我的確曾經在軟體上遇見和我約會一陣子的人。這些人的存在,時時刻刻提醒我,人生還有許多美好的可能,不只是填滿行事曆而一直害怕自己不夠好。
所以,儘管有許多讓我皺眉的男生,被我cancel掉了,我還是會繼續用下去,當作日常紓壓。即使在新竹你遇見的是速食對話,與台南見到的人截然不同 — — — 話對不上,馬上互相cancel對方。或者聊一兩句幾乎沒有內容的對話,便要來訪。或者每句話都在調情。
即使見到面了,你發現他欺騙你身高,或者問你長達兩個小時的火箭原理。你不禁又生氣又失望 — — — 遑論真命天子,達到成為自己男友標準的人真的存在嗎?你明明覺得你設的底線很低啊。
有這麼多令人失望的事,同時你在美國碩班的同學卻親切可人 — — — 兩個新加坡人,一個香港人。年紀與你相仿 — — — 他們以為你年紀比較輕,你沒有提自己已經三十歲的事實。他們把你當學妹看,手把手地教你知識,你對於這樣的同儕之情永生難忘 — — — 畢竟這輩子當學生你沒有受過這種待遇,被人好好耐心對待著。
你想起你也好久沒有癱在椅子上,看一部老而雋永的電影或一本讓你廢寢忘食的書了。你熱愛很有意義、令你哭到撕心裂肺的電影,比方Ryan Gosling 和 Michelle Williams演的 「藍色情人節」,你喜歡看見這些演員真實地活在電影裡,Ryan就是這樣愛著Michelle,而他們的相愛、吵架或分手,都安靜而可預見,針輕輕一扎血便自你心裡淌淌流出。
你也熱愛「時時刻刻」 — — — 一部在在提醒你人生一醒來就是挑戰的電影。但我們又何其幸運地活者。Meryl Streep在舊情人的喪禮上質問情人的母親,為何當年不告而別,離子而去。
當年罹患憂鬱症的Julianne Moore答曰,「在生與死之間,我選擇生,因此我不得不離開。」
你喜歡這配樂,因此這配樂陪你度過許多你不得不自行驚慌地排解孤獨的時刻,比方睡前,比方開始一段艱難的工作,比方寫一封誠實的告解信,比方運動。
因此,我面對新生活的程度不算糟,也不算好,也許普通。我害怕新竹的中老年男子,已經有兩個醫生 — — — 皮膚科醫生對我拍桌大吼、家醫科假裝成身心科並一直說我有多麽不正常,因此我初來乍到,總是對網路上的評論感到困惑,並震懾於醫生的斥責與「不正常」 — — — 我怎麼覺得說別人不正常的人才不正常呢?
所以,我在新竹的生活,也許有好的,也許有壞的。我還在適應路上。也許永遠都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