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意思史

Stasy Hsieh
Dec 9, 2022

--

我不知道我今天到底做對了什麼。但心情非常好。原本想要去一間義大利麵店吃干貝沙拉,但最後看著價錢,還是覺得我去吃海產店的海鮮炒飯吧。

也許是十二月的暖陽,也許是打算放自己假的打算,再也沒有必須要做什麼什麼的必須,讓我鬆了一口氣。

我選在咖啡店一剛開門的時候去讀一些書,和老闆娘聊天 — — 不深不淺的社交有益身心健康。等過幾個小時,人開始多了,我就去別的地方。今天是河邊的書店。我選了「性意思史」與「聖殤」。

昨天意外打開Instagram,嚇得手彈回去就算了。我仔細想想,無法接受虛擬世界如此真實,是極大的一種控制欲吧。我喜歡寫作,但我不喜歡為觀眾而寫作。敘事寫作對我來說必須要有相當程度的誠實坦白 — — 兩者通常不讓人喜歡,更何況涉及我的日常 — — 我的工作,我去的地方,我的同伴。

「我們無法變成我們沒見過的」,I cannot be what I don’t see. 這是教育界的名言,用以告訴人們要為下一代做好榜樣,但用在各個職業也相當有效 — — 小說家會取材自自己的生活,加以截彎取直,只是不承認。這也是Karl Knausgard在自傳小說裡,寫自己婚姻時,被前妻

昨晚睡前把「即將消失的一切」讀完,男主角對女主角毫不在意他出軌的事感到難過,「你就是從來不嫉妒,這讓人傷心。」

我想了一下,藉由出軌來測試自己在關係中的重要性就比例原則來說不太划算。然後我想到了一件事,在我去過的一些歐洲地區,佔有慾的確是不太討喜的心態。也許因為這樣,開放式關係更普遍吧。

張亦絢的文字讓我覺得找到一個頻率相近的人,終於可以沒有顧忌地困惑 — — 非關政治正確與禮貌,就是誠實地表達觀察。住在國外的時候,我很困惑,但我的困惑與疑問惹來人們的指責。比方說我分不清兩個印度男同學的長相,叫錯名字,被哥倫比亞人說這是種族歧視 — — 「你的意思就是每個印度人都長得一樣。」

我想了一想,慎重道歉。「不對,這麼說的話我還有性別歧視,因為如果是印度女生我就分得出來。我好像沒有在注意男生。」

因為那兩個人長得太像了,連說話方式都很像,香水也噴一樣味道,上課也坐在一起。

那個哥倫比亞人,後來對我開著玩笑,在我走樓梯摔倒時說我愛上他了。 You fell for me.

我笑了出來,現在想起來很荒謬。

在科學與科技領域當一整層樓唯一的女生員工,下班後是一整層樓唯一的女生住戶,並不是一件輕鬆的事。那段時光裡,你對於性吸引力是什麼不太明白 — — 你只知道你不喜歡只被當做一個女生,你比較想被當成一個人,不要再區分性別,否則你又被孤立了。

回台南後,我常和高中同學與她的大學好友一起讀書。他們很守信用,很守時,永遠在你需要的時候接起電話。但我總覺得哪裡不對勁,因為對話裡充滿了許多偏見,而我不知道在台灣,偏見是不是可以像那個哥倫比亞人一樣直接指出來。

我們在讀書間的對話會繞著在台灣的生活與家人轉。一個人在當小學老師,一個在準備去日本讀語言學博士。

那是與我很不一樣的工作場所,因此我也無法解釋為什麼我不喜歡被當成女科學家,女工程師— —更廣義的原因是, 職業和性別是分開的。

也許當一個女性小學老師,可以得到優勢,是群體大多數,因此可以坦然接受「小學女性老師」的身份。

但是一個女性工程師科學家,從大學開始就要面對很多從黃色笑話開始的灰色地帶,那是弱勢— — 但我太驕傲了,我討厭承認自己是弱勢。我也討厭憑一己之力無法改變的不平等狀況 — — 那間接說明了我的無能與無能為力。所以我不喜歡被稱作「女工程師」。

我常常收到指教,「也許你不要這麼去性別化比較好,因為當女生的好處就是要盡量用啊」。

不對,在我的職場裡,當女生沒有什麼好處,否則我早就拿光了。

非黑即白,把人分類的方式也許應付日常生活很快,但真正的同理是需要思考理解背後原因的。畢竟沒有人是笨蛋,每個人都想最大化自己的利益。

--

--

Stasy Hsieh
Stasy Hsieh

Written by Stasy Hsieh

Bare honest witness to the world as I have experienced with it.

No responses yet